• 你的位置:杏福平台 > 新闻动态 > 大批东欧国家即将“退群”,联合国公约被弃用,欧洲和平成妄想?

大批东欧国家即将“退群”,联合国公约被弃用,欧洲和平成妄想?

发布日期:2025-07-28 21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74

立陶宛、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驻联合国代表几乎同步踏入联合国总部,将一份震动国际社会的文件递交至秘书长办公室——三国正式宣布退出《渥太华禁雷公约》。

短短48小时内,波兰、芬兰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退约决议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在导弹呼啸声中签署退约法令,六国“退群”的连锁反应,如同一把利刃刺穿了国际军控体系的根基。

这份诞生于1997年的公约曾被誉为“人类文明的灯塔”,迄今获得166个国家签署,它全面禁止杀伤性地雷的使用、储存和交易,致力于清除战争遗留的“无差别杀戮机器”。

然而当俄罗斯的坦克碾过乌克兰平原,这份承载和平理想的公约在东欧国家眼中,已沦为束缚手脚的废纸。

战场现实改写安全认知

俄乌战场成了地雷武器的血腥试验场

在扎波罗热南线,俄军布设的雷区密度达到每平方米五枚反坦克地雷,形成死亡网格。

当乌军装甲部队试图突破时,钢铁洪流瞬间化为燃烧的废铁。更具威慑力的是POM-3智能地雷,它能通过声波传感器捕捉脚步声,自动弹射至两米高空爆破,成为步兵的“无情收割机”。

2023年夏季攻势期间,俄军构建的三层雷区防御体系摧毁了300余辆乌军坦克。

在哈尔科夫方向,美军评估显示乌军因触雷损失了整整三个装甲旅的装备,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彻底颠覆了东欧军事指挥官的认知。

“当敌人不受公约约束时,遵守公约就是自杀。”乌克兰议员柯斯坚科的控诉道出了退约国的共同焦虑。

俄罗斯作为非缔约国坐拥全球最大地雷库存,在乌东部埋设超百万枚地雷。面对俄军“以雷换时间”的战术,东欧国家被迫重新审视那道束缚自己的“人道枷锁”。

千公里死亡地带的诞生

退约程序启动后数小时,波兰国防部便亮出了耗资25.5亿美元的“东部盾牌”计划。

这份涵盖智能雷场、电子侦测网和机动防御工事的蓝图,直指苏瓦乌基走廊——连接俄罗斯加里宁格勒与白俄罗斯的战略命脉。

更宏大的“波罗的海防线”计划随之浮出水面

五国将在960公里边境线上布设智能地雷系统,修筑千座混凝土掩体。

立陶宛已签署8.5万枚反坦克地雷采购合同、芬兰工兵在针叶林中测试能识别俄语口令的智能地雷、爱沙尼亚农民面对国防部官员在自家牧场埋雷的决定,只能沉默以对。

波兰边境的金色麦田里,军事测绘队竖起红色标记桩。

世代耕作的土地即将变身雷区,农民指着警示牌上渐次增多的骷髅标志苦笑:“明年春天,这里将属于装甲车,不再属于翻耕机。”

这道从北极圈延伸到黑海的新防线,埋葬的不只是公约文本,更是欧洲三十年来的和平幻想。

从经济切割到人道灾难

当东欧国家埋下第一枚地雷时,首先引爆的是区域经济纽带。

俄白两国每年经立陶宛转运的能源物资价值超40亿美元,波兰与白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额维持在25亿欧元规模。陆路通道一旦被雷区阻断,物流成本将飙升300%以上,跨境民间往来随之窒息。
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安全伦理的崩塌

联合国人权高专蒂尔克发出严厉警告:“退出人道公约将引发持久且严重的平民伤害。”2024年全球地雷伤亡人数激增22%,其中85%为平民,半数是儿童。

在乌克兰,地雷污染面积已达国土的20%(13.9万平方公里),相当于希腊国土面积。

面对联合国质询,乌军方反驳异常尖锐:“当俄罗斯坦克碾过村庄时,讨论人道条款是奢侈的。”

但赫尔松州的地雷受害者家属举着孩子炸断的残肢质问:“当战争结束,我们该如何走过每一寸可能爆炸的土地?”这些诘问直指一个无解命题:用暴力对抗暴力,真能换来持久安全吗?

欧洲安全架构的彻底重构

东欧退约潮正在撕开国际军控体系的裂口

瑞典已暗示重新评估地雷政策,传统中立的奥地利讨论恢复战备地雷储备。国际红十字会确认,已有12个缔约国在秘密讨论退约可能。

这种“破窗效应”印证了国际关系的残酷规律——当规则破坏者未受惩罚,危险试探必然接踵而至。

军事技术的螺旋升级更令人忧心

芬兰研发的“哨兵”ATM反坦克地雷可实现雷场远程操控,俄罗斯PTKM-1R地雷则具备攻顶打击能力。

波兰在加里宁格勒周边构建的“地雷长城”结合无人机监控,形成多层次“杀阵”。北约或将制定统一地雷战术标准,而俄罗斯可能以战术核武器部署作为回应。

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紧急发起全球倡议,试图挽救崩塌中的公约体系,但在维尔纽斯的军事仓库里,立陶宛士兵正擦拭新到货的地雷引信。

当被问及退约理由时,他指着东方低语:“听,那边的炮声就是答案。”这道新死亡防线埋葬的,不仅是国际公约的碎片,更是欧洲安全秩序的根基。

波罗的海防线的混凝土掩体在延伸,但欧盟官员的忧虑远不止于此,当波兰农民因雷区失去耕地,当立陶宛物流公司面临40亿美元贸易通道中断,经济阵痛正在发酵。

而最深的伤口隐伏在地下——乌克兰20%国土已成雷区,13.9万平方公里土地需要数十年、数百亿美元才能恢复安全。

信息来源:立陶宛“退群”:已正式通知古特雷斯——红星新闻2025-06-28爱沙尼亚、立陶宛宣布退出!——环球时报2025-06-29波罗的海三国将退出《渥太华禁雷公约》——央视新闻2025-06-28




Powered by 杏福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